2019-2020學年福州第十八中學教研頻道第十二期202008 二維碼
230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7-31 11:27 教研頻道2019-2020學年第十二期202008 福州第十八中學 教科室 張文質(zhì):對教學現(xiàn)場管理的思考 我大學畢業(yè)時,我們班主任對我的鑒定是“性格內(nèi)向,不善言辭”,不適合做教師,所以我就沒有被分配到學校,而是到了福建省教育學院,然后又到了教研室。 我工作后,晚上就在一所成人院校講課,那些人都是為文憑而來。他們白天上班,晚上來學習,而且水平參差不齊,更重要的是他們大部分人年紀都比我大,所以我該怎么組織班級?怎么把課講好?怎樣讓課堂更有吸引力?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。 我記得有一天晚上,一位福建師大的朋友來聽我講課,當時教室很大,人坐得滿滿的,他坐在后排,我沒認出他。下課的時候,他走到我面前說:“你知道嗎?我已經(jīng)聽你兩節(jié)課了?!?/span> 我問他:“聽我的課有什么感受?”他說:“你的課雖然講得非常好,但是課堂組織能力太差了。整堂課亂糟糟的,你怎么講得下去呢?”說實在的,面對這些復雜的學生,那時候的我真不知道怎么來改善課堂紀律。
美國著名教育家博耶曾經(jīng)問高中的校長,一個班級,學生人數(shù)在30以下和30以上有什么不同?那些校長都說沒什么不同,不管學生多少,我們都一樣上課。 博耶聽完后非常生氣,他說:當學生超過30個的時候,教師的注意力就從個人轉向了對班級的控制。這句話我想老師們一定都很熟悉。但是,我們怎么來控制、怎么來調(diào)節(jié)、怎樣來改善學生的聽課狀態(tài)呢?學生的智力差異,學生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,以及各自不同的愛好和目標等,都會給教師的班級管理帶來巨大的麻煩。起碼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,沒有辦法做到收放自如。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,有一次,一個學生在課堂上不停地講話,當時我真的特別生氣,我走到他跟前,對他說:“如果你不想聽,請你出去?!庇袝r候你一旦說出這種話,就麻煩了。他回答說:“我就不出去。”你該怎么解決?我總不能說“下課后我們小樹林見”!最后我只好“拿出我父親的辦法”。 是什么辦法?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,一個人騎馬出去,結果被對面騎馬的人把馬鞍碰壞了,那個人就說:“你趕緊把我的馬鞍修好,不然我就拿出我父親的辦法來對付你?!睂γ婺侨司挖s快幫他把馬鞍修好了,然后問他:“你父親的辦法是什么?” 他回答說:“我父親的辦法就是背著馬鞍,牽著馬回家?!?br /> 當時我說“拿出我父親的辦法”,就是我只好裝作什么事情都沒發(fā)生,繼續(xù)上課。其實我的內(nèi)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,我覺得做這樣的教師真的是很沒尊嚴。但是,有時候你必須接受這種沒有尊嚴的失敗,這樣你才能夠慢慢成長,這不是知難而退,而是迎難而上。如此你才會想著怎么努力去改變自己,改變課堂的組織方式,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,改變你和學生之間的關系,畢竟課堂文化的本質(zhì)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。 后來我意識到,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在師生正常交往的基礎上,只有正常的人際交往,師生關系才有真正的意義。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促進教學質(zhì)量的提高,加強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的情感。所以說知識是需要經(jīng)過情感的加溫的。如果沒有經(jīng)過情感的加溫,知識是冰冷的,是沒辦法深入人心的。 之后每次講課,我都會仔細研究,反復琢磨我的講課方式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屬于我自己的風格。這就像文學家們經(jīng)常說的“風格即人”。但是就講課風格而言,也都是有利有弊的。比如像我這種極有耐心的授課者,每次講課,精心聽的聽眾,反饋都是“娓娓道來,如沐春風”;但是如果在一個很嘈雜的會場,我也會掌控不了全局,有過沉痛的失敗經(jīng)歷。 大概是在幾年前的一個冬天,我去某地一所學校講課,那天來聽課的大概有800多人,下午兩點半開講。開始的時候,我沒打算中間休息,講了一個半小時后,還是覺得有必要讓大家休息一下。但是休息完,回到會場的就只剩下200人左右了。 你想想,800多人來聽課,結果休息完回來的人不到200,你該有多尷尬?這課還怎么講下去? 當只講過幾場課的時候,遇到這種情況,我就有一種挫敗感,覺得可能是我水平不夠。但現(xiàn)在,我已經(jīng)是講過一兩千場課的人了,不再會這樣認為了。 我只會認為,可能是在策略上我有些失敗,當時不該讓這些老師出去——但是即便你認識到這樣的錯誤,它也可能會經(jīng)常發(fā)生。有一次,我與一位教授被某教研室請去講課。進入會場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那些去聽課的老師,進場的時候要刷身份證,下課后也要刷身份證。我很好奇,就問坐在前排的一個主任:“為什么聽課也要這么嚴格?”那個主任說:“我之前請這個教授來講課,覺得他講得很生動。講完以后,我很想上臺好好夸他一下。結果上臺一看,整個會場只剩下十幾個人。200多人結果只剩下十幾個人,大部分人都從后門偷偷溜走了,這讓我感到很羞愧。那天中午和這個教授一起吃飯,我都不知道說什么好。教授可能也不好意思,匆匆忙忙吃完飯,就走了?!?/span> 辛辛苦苦講的課變得無意義,這需要講授者有多強的心理承受能力。而有時候你可能想都沒來得及想,這種情形就發(fā)生了。 所以作為一個教師,你就得不斷地承受孩子成長過程中對你所構成的各種各樣的打擊、傷害和各種復雜的沖突,這樣你才能真正成長。 而教師的專業(yè)成長和生命成長,一直是一個體系的,我們研究的時候,應該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。我甚至認為教師的專業(yè)成長就是生命成長,生命成長一定有助于專業(yè)的成長。特別是那些在困境中不斷反思與突破而獲得的生命成長,它是和專業(yè)成長看似無關聯(lián)卻又密切聯(lián)系的?!?/span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