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教學設計]7年級下——制作我的零用錢統(tǒng)計表

 二維碼 274
發(fā)表時間:2018-08-02 08:15

課題:活動八 制作我的零用錢統(tǒng)計表

教學內容分析:

以“制作我的零用錢統(tǒng)計圖表”為教學主線,讓學生了解柱形圖、條形圖、餅圖、折線圖等的創(chuàng)建方法和多種統(tǒng)計圖在表達統(tǒng)計數據之間變化的不同優(yōu)勢,以便學生在數據表的實際應用中靈活選用合適的統(tǒng)計圖來準確描述統(tǒng)計數據信息,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和信息表達能力。編輯統(tǒng)計圖表主要介紹如何修改圖表類型、標題、坐標軸、網格線、圖例說明等圖標選項;設置圖表中的文字字體、字號、和字體顏色、背景圖案等;改變圖表的數據區(qū)域,增、刪數據列等,達到修飾和美化統(tǒng)計圖表的目的。

數據排序和數據篩選是對數據表的“原始”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和處理,以便從“原始”數據中獲得新的數據信息,供實際應用參考。而統(tǒng)計圖表則是用來直觀、清晰、形象地描述統(tǒng)計數據之間的關系。

教學對象分析:

廣告、宣傳欄等,經常采用圖表形式描述數據,直觀表達信息,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。在此之前,學習已經學習了數學統(tǒng)計知識模塊,認識了柱形圖、條形圖、折線圖的數學統(tǒng)計意義,具備了用統(tǒng)計圖表表達信息的基本知識和經驗,所以,本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Excel數據表提供的創(chuàng)建統(tǒng)計圖表的技術手段,來創(chuàng)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統(tǒng)計圖表,體驗信息技術應用的優(yōu)勢,同時也是學生喜歡學習的內容。操作過程比較簡單,學生容易掌握,在教學中,應以學生為中心,將教材中的大任務細分為小任務,分步學習。先讓學生了解操作步驟,再通過實際操作,學會應用。在學習中,學會自主探究,互相幫助,通過交流,共同提高。

教學目標:

1、了解使用圖表表達信息的特點。

2、掌握創(chuàng)建圖表的方法。

3、學會修改圖表類型的方法。

4、掌握修飾圖表的方法。

5、體驗靈活地應用圖標表達信息的方法。

教學重點和難點:

1、教學重點。

掌握創(chuàng)建統(tǒng)計圖表的方法,學會修改圖表和修飾圖表。

2、教學難點。

了解使用統(tǒng)計圖表表達信息的特點,體驗靈活地應用圖表表達信息的方法。

教學方法:

1、演示法。

2、練習法。

3、討論法。

教學課時:2課時

教學準備:

1、教學環(huán)境。

多媒體網絡教室。

2、教學資源。

教學課件。

教學過程:

第一課時:

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

教師活動

學生活動

設計意圖








導課

1、課件展示:各種類型和不同用途的統(tǒng)計圖表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
2、講述:圖標可以使數據變得更加有趣、吸引人、易于閱讀和評價。

3、交流討論。

(1)在哪些場合見到用圖表表達信息?

(2)在生活中,哪些信息適合用圖表表達?(數據統(tǒng)計信息)

(3)使用圖表表達信息有哪些特點?(直觀、形象、清晰)

4、講述:教材P85的圖8-1至圖8-4某位同學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的不同形式的圖表。

5、引出課題:制作我的零用錢統(tǒng)計圖表。

聽講、思考。




參與交流。







聽講。



明確課題。

展示圖表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通過交流討論,了解應用圖表表達信息的特點,明確學習任務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介紹制作統(tǒng)計圖表的過程






















介紹制作統(tǒng)計圖表的過程





1、講授:創(chuàng)建統(tǒng)計圖表的一般過程:確定所需圖表的類型--選擇數據源--設置圖表選項--選擇圖表存放位置--修飾統(tǒng)計圖表。

2、演示:

(1)打開“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表”。

(2)打開圖表向導,瀏覽各種類型圖表。

(3)講授:柱形圖、餅圖、折線圖的形狀和特點。

3、課件出示任務:為“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表”創(chuàng)建柱形圖。

4、演示。

(1)單擊“插入”菜單→“圖表”命令,顯示“圖表向導--4步驟之1--圖表類型”對話框,選擇圖表類型為“柱形圖”單擊“下一步”。

(2)選擇數據源月份(B3:B14)和小計(G3:G14)區(qū)域→“系列產生在”中選擇“列”單擊“下一步”。

(3)在“圖表向導--4步驟之3--圖表選項”對話框“圖表標題(T)”欄中填入“我的零用錢每月支出統(tǒng)計表”在分類(X)軸(C)和數值(Y)軸(V)中分別輸入“月份”和“金額”,單擊“下一步”。

(4)在“圖表向導--4步驟之4--圖表位置”對話框中選擇“作為其中的對象插入”單擊“完成”(在該操作過程中可同時演示,“作為新工作表插入”讓學生觀察、比較)。

5、講授:柱形圖適用于比較數據大小的關系。

6、按照教師的操作步驟完成“我的零用錢每月支出統(tǒng)計表”的柱形圖的創(chuàng)建。

7、教師巡視,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。

8、小結。

(1)分析在巡視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共性問題。

(2)強調:在打開圖表向導前,先選擇單元格區(qū)域。

9、拓展:創(chuàng)建一份我的零用錢簇狀條形圖。

10、學生練習,教師巡視、指導。

聽講。




觀看演示。





聽講


明確學習任務。

觀看演示。



















聽講。


學生練習。




聽講。

糾正錯誤。




拓展練習。

采用觀看教師演示,學生模仿練習的方法,再進行拓展練習,明確圖表的適用范圍,學會應用。














制作餅圖、折線圖






















制作餅圖、折線圖

1、講授:餅圖,可以有效地展示信息,一般適用于比較數據間比例分配。

2、課件出示任務:創(chuàng)建我一年的零用錢去向分析餅圖。

3、講解、演示。

(1)打開“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表”。

(2)單擊“插入”菜單→“圖表”打開“圖表向導--4步驟之1--圖表類型”對話框。

(3)在對話框中選擇“圖表類型”--“餅圖”,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
4、講解:選擇好了圖表的類型后,接著就要開始選擇“數據源”(教師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步驟的操作頁面)。

5、演示。

(1)“數據區(qū)域”選擇“C2:F2”單元格區(qū)域,按住Ctrl鍵繼續(xù)選擇“C15:F15”單元格區(qū)域。

(2)“系列產生在”選擇“行”,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
(3)單擊“標題”選項卡,在“圖表標題”文本框中輸入“我一年的零用錢去向分析”。

(4)單擊“數據標志”選項卡,選擇“類別名稱”“值”“百分比”,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
(5)選擇“作為其中的對象插入”單擊“完成”,即生成“我的一年零用錢去向分析”餅圖。

6、練習。

(1)在“我的零用錢統(tǒng)計表”中創(chuàng)建餅圖。

(2)完成后小組內交流、討論。

7、教師巡視、指導。

8、小結:分析在巡視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共性問題。

9講解:折線圖是用直線將各數據點連接起來而組成的圖形,以折線方式顯示數據的變化趨勢。

10、拓展練習:打開“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表”創(chuàng)建一份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表,展現(xiàn)每月零用錢各項目支出的情況。

11、教師巡視指導,學生練習、互相幫助,糾正錯誤。

12、互相交流討論。

聽講。


明確學習任務。

觀看演示。













觀看演示。














學生操作。





聽講。





練習,互相幫助。













教師演示,學生獨立練習,明確餅圖的應用范圍。



分析比較

1、教師分析在巡視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。

2、比較柱形圖、餅圖、折線圖三種統(tǒng)計圖表操作中的不同點和細節(jié)。

3、說一說:柱形圖、餅圖、折線圖適合表示哪種數據關系?

聽講。

通過分析、比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,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。

第二課時:






修飾統(tǒng)計圖表的意義

1、閱讀教材: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91P95,思考以下幾個問題。

(1)圖表中的哪些內容可以修改?

(2)修飾圖表主要操作有哪些?

(3)圖表中的哪些內容可以重新編輯?

2、交流互動:預設答案。

(1)修改圖表類型、數據源、坐標軸、數據系列格式、圖列……圖標選項。

(2)修飾字體、字號、顏色、網格線、背景色……

(3)編輯坐標軸格式、圖標區(qū)格式……

閱讀、思考。






參與交流。




通過閱讀教材,班級交流,明確學習目的,思考操作方法,為學習做好準備。











修改和修飾圖表的意義

1、講授:對于新創(chuàng)建的統(tǒng)計圖表,我們可以對其圖表類型、數據源、圖標選項、位置進行修改,同時還可以編輯設置統(tǒng)計圖表中的數據系列格式、繪圖區(qū)格式、圖標區(qū)格式,美化統(tǒng)計圖表。

2、課件出示任務:打開“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簇狀條形圖”,對該統(tǒng)計圖表進行修飾。

(1)刪除網格線與背景色。

講授:一般的科研統(tǒng)計圖不需要網格線和背景色,如何刪除?演示:按教材P91操作。

(2)修改數據源的系列。

講授:在操作過程中,若發(fā)現(xiàn)所選擇的“數據源”有錯,可以打開“源數據源”對話框,在“對話框”中單擊“系列”選項卡,選擇要進行修改的系列。

演示:按教材P92操作。

(3)修改坐標軸格式。

(4)修改數據系列格式。

(5)修改圖表格式。

(6)編輯坐標軸的標題。

(7)編輯圖標區(qū)格式。

3、學生根據教材操作步驟完成任務。

4、提示:使用鼠標分別單雙擊圖表中的相應的區(qū)域,打開對話框,設置選項。

5、學生練習,互相交流。

6、教師巡視、指導,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。

7、小結,分析在巡視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。

聽講。





明確學習任務。


















獨立練習,互相幫助。










以教師演示,學生獨立練習,明確適用范圍,提高應用能力。





修改圖表類型











修改圖表類型

1、講授:圖表生成后,我們仍可以改變圖表的類型、數據來源、圖標選項……

2、課件出示任務:將“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”條形圖轉化為柱形圖。

3、演示:教材P95的操作步驟,完成將“簇狀條形圖”轉化為“簇狀柱形圖”。

4、講授:要比較數據之間的大小關系,恰當選用柱形圖,請同學比較柱形圖和條形圖的異同點。

5、練習:打開“我的零用錢支出統(tǒng)計”表,修改圖表類型。

6、教師巡視、指導。

7、小結。

(1)講述在巡視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,及時點評。

(2)強調:在修改圖表時,要先選中圖表。

(3)想一想,還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修改圖表類型。

8、練習:糾正錯誤,互相幫助。

9、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修改圖表類型的方法,師生共同觀察其操作方法。


聽講。



明確學習任務。



觀看演示。





學生練習。



聽講。







學生操作。

上臺演示。

采用觀看教師演示,學生練習的教學方法明確適用圖表類型,學以致用。





綜合實踐

完成教材P95“創(chuàng)新活動”。

學生操作。

學生獨立練習,提高應用能力。



課堂總結

1、回顧本活動所學內容。

2、說一說柱形圖、餅圖、折線圖適合表示哪種數據關系?

聽講。

交流。

回顧本活動所學內容,鞏固知識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,幫助記憶。

課后作業(yè)

結合教材P98,制作一份“某班學生家庭作業(yè)調查表”并完成數據統(tǒng)計。

完成作業(yè)。

為了更好地與“活動九”進行銜接,布置課后作業(yè)讓學生回家完成。

教學反思方向:

1、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。

2、拓展操作對提高學生操作能力有何幫助。

3、如何讓學生個性化地修飾圖表。